铜色虽已斑驳,却在岁月包浆里泛起沉厚金辉。一枚四川铜币静静陈列,正面 “四川铜币” 四字楷书朴拙中藏着刚劲,中间花饰如绽放在民国初年的烟火,隐约透出 “军政府造” 的历史注脚;背面图案虽历经侵蚀,仍可辨 “汉” 字篆刻的雄浑轮廓,外环波纹似旧时光的涟漪,将革命浪潮与地方割据的跌宕,凝缩在一枚铜币的方圆之间。
辛亥革命的烽火燃至四川,军政府接过铸币权,以 “汉” 字取代清廷龙纹 —— 这个雄浑的汉字,是 “大汉四川军政府” 的缩写,更是反清革命的金属宣言。它诞生于政权更迭的阵痛期:1912 年,四川脱离清廷统治,却陷入军阀割据的泥沼。军政府造铜币在炮火间隙印刻着地方经济的脉搏:面值从当五十文到当五百文的跳跃,版别因军阀势力更迭的流变,皆为时代动荡的刻度。每一枚铜币的诞生,都是政权试图稳固根基的努力,却也在流通中被战火、通胀与割据撕成碎片。
文字与图案藏着巧思:“四川铜币” 的楷书承继传统书法筋骨,却因机器冲压带上工业化的硬朗,暗合 “传统与现代碰撞” 的时代基调;“汉” 字居于中心,圆圈环绕如革命理想的光环,外环波纹似在呼应 “振兴大汉” 的期许。更动人的是岁月蚀刻的痕迹:铜锈里的坑洼,是民国市井里无数次交易的摩擦;边缘的磨损,藏着挑夫、商贩、百姓掌心的温度。这枚铜币从未远离生活 —— 它曾躺在茶馆的账台上,在军阀的军饷袋里碰撞,在战乱中被紧紧攥在手心,成为动荡年代里最实在的依靠。
于收藏界而言,四川铜币是民国货币图谱中独特的篇章。版别差异如密码:纪年的模糊(元年、二年、三年)、花饰的细微变化(芙蓉花、嘉禾纹)、面值的跨度,都藏着考据的乐趣。而历经战火与岁月留存的品相,更显珍贵 —— 每一道锈蚀都是时光的签名,每一处磨损都是历史的掌纹。它不止是一枚钱币,而是一部微型史:从成都造币厂的机器轰鸣,到街头巷尾的讨价还价;从革命党人的理想,到军阀混战的硝烟,铜锈里裹着的,是一个省份在时代漩涡中的挣扎与奋进。
当指尖触碰这枚铜币,粗粝的铜锈与沉厚的历史交融。它让我们看见,货币从未只是交易媒介,而是政权、革命与民生的交叉点:“汉” 字里藏着反清的热血,版别间刻着割据的裂痕,流通中载着百姓的生计。四川铜币的斑驳金辉中,跃动着民国初年的烽火、市井的烟火,以及一个时代在金属上烙下的永恒印记 —— 那些被历史褶皱包裹的故事,正透过铜锈,向我们轻声诉说。
场次:精品场(送)
名称:军政府造四川铜币
尺寸:直径3.9CM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