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辉流转间,一枚云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三钱六分银币,正以金属的语言,诉说晚清边疆的铸币传奇。
正面望去,“光绪元宝” 四字楷书端雅古朴,笔锋间藏着制式的威严;“云南省造” 四字力透银背,见证边陲造币的历史注脚。库平三钱六分的纪重,与周边对称的梅花星纹呼应成趣,规整中暗含晚清货币标准化的尝试。翻转背面,蟠龙浮雕骤然夺目:龙头昂首瞠目,龙角斜刺苍穹,龙须飘逸若带风;龙身蜿蜒遒劲,鳞片细密如砌甲,龙爪张扬似欲破壁 —— 每道线条都凝结着铸币师的匠心,将皇权图腾的威严,淬炼成可触可感的金属浮雕。
光绪年间,西方机器造币技术东渐,云南造币厂在西南边陲试水 “传统与现代” 的碰撞。这枚半圆银币,一面承继封建王朝的龙纹符号(皇权象征),一面嫁接工业文明的精密:机器冲压赋予龙纹浮雕般的立体感,汉字与制式化设计(如星纹、圈线),暗合近代货币体系的萌芽。龙,这个华夏图腾,在此褪去神话的缥缈,成为技术与文化交融的载体 —— 它既是帝国余晖的注脚,也是边疆对接世界的尝试。
细察龙首,眉骨凸起如棱,双目圆睁似能穿破百年迷雾;龙身鳞片层叠,边缘泛起的浅灰包浆,是岁月沁入金属的痕迹。铸工之精,竟能辨出龙爪上的肌理,仿佛下一刻便要踏云而去。这种 “中西合璧” 的工艺,让银币超越流通属性:它是艺术(龙纹雕刻的张力),是技术(机器造币的精度),更是历史切片 —— 记录着云南作为边疆省份对近代化的探索,见证着王朝末年货币体系的转型阵痛。
于收藏界而言,云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三钱六分,是晚清货币图谱中稀缺的拼图。其存世量的珍稀、版别的独特,加之龙纹雕刻的艺术价值,令藏家趋之若鹜。但更珍贵的,是它承载的 “双重叙事”:一面是龙的威严,映照着封建帝国的落日余辉;一面是机器的印记,预示着时代变革的潮声。当指尖触碰银币,仿佛能摸到历史的温度 —— 边疆的开拓、技术的革新、传统与现代的博弈,都在银辉里静静沉淀,化作一枚硬币的重量。
这枚银币,是晚清的铸币缩影:龙纹未褪,机器已鸣。它让我们看见,一个王朝在变革前夜的挣扎与尝试 —— 用最传统的图腾,包裹最现代的工艺,在金属的圆面上,写下跨越时空的时代注脚。
场次:精品场(送)
名称:云南省造光绪元宝
尺寸:直径3.2CM
